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胡玲)“我就是往洗衣机里塞衣服,没想到手指头居然成90度弯曲,自己怎么都伸不直了。”7月15日,躺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病房内的铁婆婆(化姓)看着被固定的右手环指,回忆起此次的遭遇,满脸懊悔。
7月9日清晨,82岁的铁婆婆在家中洗衣时,右手环指不慎被洗衣机内壁撞击。瞬间,一阵剧痛袭来,老人发现手指末节呈90度弯曲状态,无论如何用力都无法伸直。“当时以为只是扭伤,没流血就没当回事。”铁婆婆回忆道。然而,随着疼痛加剧和活动受限,家人迅速将其送至武汉市普仁医院急诊科。
入院检查显示,铁婆婆右环指末节屈曲畸形,局部压痛明显,X光片虽未发现骨折,但结合症状,门诊诊断为“外伤性锤状指”。手足显微外科主治医师李健伟解释,这一病症是因伸指肌腱在末节指骨附着点处断裂所致,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引发关节僵硬、慢性疼痛,更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功能损伤。
面对铁婆婆的病情,医疗团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患者年逾八旬,心肺功能较弱,术后恢复风险高;另一方面,断裂的肌腱位置特殊,受伤后不仅回缩了,还容易和周围组织粘在一起,修复起来格外棘手。尤其是那根又细又扁的伸肌腱止点,缝合时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拉劈,每一个动作都得小心翼翼,容不得半点马虎。
“伸指肌腱断裂后,肌腱两端会像橡皮筋一样回缩,加上周围筋膜组织粘连,手术难度堪比‘在针尖上跳舞’。”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指出。为确保手术安全,科室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全面评估患者基础疾病,制定个性化方案——既要修复断裂肌腱,又要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
7月10日上午,彭汉书主任带领团队为铁婆婆实施“右环指伸指肌腱重建术+支具固定术”。手术全程,医生需在不足1平方厘米的创面内完成关键操作。
“断裂的肌腱如同两截银丝,被充血肿胀的筋膜包裹,稍有不慎就可能扯断纤维。”彭汉书主任形容道。他手持显微器械,以毫米级精度分离粘连组织,避开密布的神经末梢和血管。随后,用比头发丝更细的缝合线,将肌腱断端逐层缝合,确保力学结构完整。“每一针都要像刺绣一样细腻,既要穿过肌腱核心,又要避开周边血管。”通过紧密配合,历时不到40分钟,断裂的肌腱终于恢复连续性。
术后,铁婆婆的右环指被定制支具固定,疼痛明显缓解。目前,老人正在医护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手指伸直功能逐步恢复。
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介绍,外伤性锤状指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手指末端遭受突发撞击、碾压等机械性外力,致使伸指肌腱断裂。在日常家务劳作场景下,特别是操作洗衣机、启闭房门、搬运重物等涉及手部用力的行为中,需格外注重手指的防护,规避指尖承受超限应力。若受伤后出现末节手指呈下垂状畸形、主动伸直功能完全丧失,同时伴随受伤部位剧烈刺痛和肿胀,应在6小时黄金治疗期内前往具备显微外科资质的医院就诊。若出现手指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避免因延迟诊治导致病情进展,引发不可逆的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