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广梅产业园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63%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2:05:00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迎来项目建设黄金期——新动工项目全速推进,新投产项目蓄势待发,标准厂房三期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工业项目建设能量“满格”,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用实干实绩绘就一幅动能澎湃的发展画卷,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经济数据是发展的“晴雨表”。上半年,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展现出强劲动力。1—6月,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7亿元,同比增长63.05%;完成规上产值67.08亿元,同比增长63.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完成工业固投4.92亿元,同比增长84.08%;完成进出口总额7506万美元,同比增长56.54%。

上半年,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7亿元,同比增长63.05%。 受访者供图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 产业集群生长旺盛

精准落子布新局,强链延链筑根基。上半年,园区新引进晟鑫新材料、中宇电缆等项目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产业转移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3.2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7.25亿元。

细数半年来的招商引资成绩单,园区不仅立足全局,更紧盯主导产业,走出一条“内外兼修”招商之路。

对内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壮大园区产业集群。今年,园区深化全产业链意识,围绕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辐射作用,吸引中宇电缆、晟宁新材料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以企引企、以链聚群”的良性发展格局。四大主导产业作引擎,园区制造业实力不断攀升。

对外探索资本招商,让金融工具成为园区发展好伙伴。园区积极探索一条“政府主导+市场协同”“国企信用+民企活力”双轮驱动机制,充分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预制菜产业基金、EOD项目资金等金融工具作用,组织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跟进一批、签约落地一批。

园区积极引导园区国企梅州广梅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新型金融工具,依托主平台开发公司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国有基金产业培育和资本集聚功能。采取“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母基金+子基金”等多元化运作模式,拟成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主平台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在梅州发起设立更多子基金,实现国有资金的放大效应。

未来,园区还将跟进预制菜基金的项目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通过联合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在主导产业赛道上加速前行。

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降本增效再添动能

上半年的项目建设成果亮眼:新动工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13.4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46.45亿元;新投产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9.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8.55亿元。其中,睿工科技仅用3个月完成投资超亿元。园区紧抓项目建设黄金时期,通过部门联动、每周调度、专班服务,全程跟进监管等措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筹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紧抓项目建设黄金时期,上半年新动工项目10个、新投产项目9个。 受访者供图

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是激发项目建设活力的关键招。园区高效兑付扶持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企业享受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奖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上半年,园区共兑付省市各项奖补资金5415.87万元。

项目落地生根得益于园区的“浇水施肥”。面对复杂形势与繁重任务,园区全体干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各部门深入项目筹建一线开展“保姆式”服务,服务触角直达末梢。园区深入贯彻落实“免费梅州”政策,聚焦企业需求,推行“拿地即开工”。上半年,园区146件行政审批业务全部实现“两个100%”,极简审批为项目建设添动力。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是发展的硬脊梁,接下来将加快推动中汇云翔、竹润新材料、晟鑫新材料等新签约项目开工。针对目前部分项目还未开工的情况,按照时间节点,加大沟通协调力度,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并制定开工、投产时间表,督促早开工、早落地、早投产。

产业协同实现多赢 县域经济稳步增长

园区不仅要自身跑得快,还要协同县区一起跑得好。园区持续深化“1+8”园区产业协同,支持蕉岭蕉华工业园和广福产业园建设,将蕉华工业园、广福产业园并入广州市—梅州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范畴,把园区优惠政策延伸至蕉华工业园、广福产业园。今年6月30日,园区在蕉岭县举行广梅园蕉岭飞地园区揭牌仪式,起步区引进铜压延产业项目。首个落户的鑫岭新材料目前已实现上规纳统,今年将为蕉岭带来5亿元至8亿元工业产值,为蕉岭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县建设提供更多产业支撑。

深化产业协同将有效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园区还与兴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双方在发展目标、政策措施、资源配置等实现高效衔接、同向发力,助力提升县域发展综合吸引力、承载力和聚集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三个协同”创新路径。通过晟鑫公司生产铜杆,形成相应工业产值,又通过广梅园铜业公司开展销售贸易业务,形成批发销售额,实际上降低了梅州铜箔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CIF模式采购原材料,形成较为可观的进口数据,实现了“一次创新、三个协同、四项成效”的“三赢”局面。

“三个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助力梅州大宗商品贸易发展,还为平远县带来可借鉴的经验。在稀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上,平远县正在构建“国有资本主导+行业技术赋能+湾区市场牵引”协同机制,通过合资成立稀土深加工企业,配合广东富远稀土加工分离和华企稀土矿区开采环节,负责做好上下游采购、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维护。

园区的立体化协同发展模式,在强化园区与县域产业联动的同时,更为梅州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均衡增长提供了优质实践样本。

■典型案例

EOD项目布局生态开发新赛道

今年上半年,园区EOD项目通过向上争、向外融、主动盘等措施,成功申报总投资8.1亿元EOD项目。该项目1月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纳入国家EOD项目库,3月通过公开遴选引进省属国企,4月举行签约仪式,5月完成项目公司组建工作,园区EOD项目加速布局生态开发新赛道。

园区EOD项目通过系统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园区生态品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耦合,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远来看,该项目还将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产城人融合从概念变成现实,同步解锁经济密码和生态密码。

■延伸

打造宜居宜业新地标

由于人的就业和居住密不可分,园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也应均衡配置。近年来,园区持续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将聚焦风貌提升,美化同心湖生态景观,打造“绿美园区”。 受访者供图

今年上半年,“绿美园区”建设成为园区一大亮点。为优化生活环境,加强市政管理和维护,园区定期开展修剪花木、卫生保洁、防治红火蚁工作,种植黄花风铃木、大腹木棉、美人蕉等植物,美化同心湖生态景观,实现推门见绿、开窗见花。

园区将聚焦风貌提升,加快谋划和建设园区滨江东路辅道、人行道改造项目以及秋季绿化、485口袋公园景观提升项目,提升绿化,优化生态,全力打造宜业宜居的“绿美园区”。

■一线实践

一把手紧抓督查督办 三梯队共谋园区发展

在年初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园区“挂图作战”,聚焦各领域亮诺践诺。半年来,园区抓早抓前抓主动,督查督办督实效,形成了人人重实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作风。

在责任落实方面,园区将督查督办作为关键抓手,成立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领导小组,建立每月亮诺、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工作机制,专班运行、专人负责、专项落实,每月专人定期汇总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正常推进或进度滞后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蓝牌、绿牌、红牌标识;对季度落后的专项工作,视情况通报批评或由专班领导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

一周一更新、一月一汇总、一季一通报。园区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观念落到实处,形成闭环管理。督办结果会纳入干部季度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有效激励园区干部争先进取,实现具体工作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形成全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目前,园区正探索健全完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年轻干部”三级服务梯队,把更优服务力量下沉到发展建设一线阵地,使更多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在服务企业前沿阵地。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刘明心

通讯员 杨伟南 古燕

【作者】 刘明心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