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开进车间里的发布会 把山东品牌故事讲在生产线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5:35:00    

□ 本报记者 王雨萌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首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别开生面,舞台直接搭在了济宁市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装配车间内。

没有传统的会议厅,只有一片在忙碌生产间隙腾出的空地。省政府新闻办的蓝色背景板前,灯光与摄像机就位,静待开场。包围着这个临时会场的,是真实运转的工业脉搏——工人们全神贯注,从精密零件的组装到整机的诞生,再到最后的包装封箱,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

在发布会前,记者们深入园区,见证了技术创新如何重塑生产。在珞石数字化车间的机器人生产线上,效率成为最直观的语言。一台柔性协作机器人本体的装配,在机器人“同事”的精准协作下,时间从原本的三天半,被压缩至短短37分钟。热火朝天挥舞着的机械臂,成为山东制造业品牌实力最生动的注脚。

企业不但要唱主角,还将各自的机器人“伙伴”带到了现场,在发布会的聚光灯下大秀“肌肉”。

台上优宝特董事长范永畅谈人形机器人未来场景,台下的“泰山行者”机器人已开始了表演。它上月刚刚完成了“成人礼”——泰山盘道拉练测试,展现出卓越的运动控制能力和复杂地形的适应性。

海尔带来了轻便的外骨骼设备,可用于康复期患者的姿态平衡和动作矫正,让冰冷的算法有了温度。

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则掏出一枚拳头大小的精密行星减速机。“一台人形机器人身上,这样的核心部件需要装载约30个,占整机成本的30%—40%。”刘奇介绍,山东在该领域的率先突破,正为整条产业链筑牢地基。

让产品炫技,让技术发声,将最真实的制造现场变为开放自信的产业窗口,机器人组装的声响与企业家的讲演形成共振。品牌的故事,就诞生在它被创造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