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成为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条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随着《意见》的印发,我国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也在积极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较大,单靠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必须建立多元化、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要围绕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上了解到,目前全国已经有70多个涉及城市更新的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这些项目涉及的资金额都在千万级别以上。
在众多城市更新项目中,海绵城市的更新建设备受关注,做好这项工作对缓解城市内涝、增强防洪韧性具有重要作用。《意见》对此也提出具体要求。
按照《意见》规定,要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建设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修复受损山体和采煤沉陷区,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实践中,要做好海绵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推动。“在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更新非常重要。”一位市场人士分析。
作为知名的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武汉阳逻之心是湖北省第一批市政设施类PPP示范项目,其模式对全国市场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据悉,武汉阳逻之心项目整体规划面积约10.88平方公里,投资建设近36亿元,主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对于类似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尝试融资新模式的一些探索。
在具体举措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这类项目划分为以下几类: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属性较强的项目,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于回报水平适中、社会资本具有投资意愿的领域,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作用。
除上述划分标准外,目前市场上关于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还包括,引导支持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银行信贷资金更好参与项目建设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将鼓励各地充分挖掘项目价值,探索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对投融资模式创新性强、有较好示范性的项目,中央投资将优先予以支持。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十四五”以来,财政部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1594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以来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53亿元,支持推进城中村改造。“十四五”期间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600亿元,支持60个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总投资1600亿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向记者介绍,中国房地产建设高峰也是我们城镇化的高峰期,虽然增速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但未来房地产市场依然有庞大的需求。“比如,城市设备更新、消费品更新和城市管网改造等项目因素都将为钢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助理编辑:朱会珊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