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宁夏吴忠市:不断强化全链条监管体系 让食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4:17: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清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九公里农贸市场里,商户马秀琴正仔细核对肉类检疫证明:“现在每个环节都有人管,顾客买得放心,我们卖得也踏实!”

马秀琴的这番感慨,折射出吴忠市食品安全管理的深刻变革。今年以来,吴忠市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为主线,构建起贯穿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的守护体系,让食品安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让“食安吴忠”成为城市新名片。

食品安全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防控”

“生食熟食要分开,切肉的案板和刀不能切青菜……”4月23日上午9时许,利通区老何记早茶牛肉面后厨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正手持检查表,逐项指导后厨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流程。

“市场监管部门非常负责,每月定期上门帮助我们规范明厨亮灶、建立台账、完善制度。”老何记早茶牛肉面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在吴忠市,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新常态。近年来,吴忠市聚焦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包保干部主动履职,建立健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我们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分包与确保落实)网络,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将“两个责任”细化分解,全市2881名包保干部与食品企业实现了“一对一”精准对接。

“过去是‘救火式’监管,出了问题才介入,现在是‘预防性’治理,每天都有自查、每周有排查、每月有调度,真正把风险挡在了门外。”

目前,吴忠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已配备食品安全总监1158名、安全员6906名,累计开展督导8634次。这种“干部下沉+企业自治”的模式,让吴忠市食品安全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防控”。

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从田园到餐桌,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的源头在田间,抓好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近日,在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露田洼子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双喜挥起铁锹深挖土壤,并对土壤样本进行标签填写,注明种类、地块名称编号。

“除了每年开展土壤及投入品监测,我们还持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控制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土壤安全。”王双喜说。

近年来,吴忠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耕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规范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不断筑牢食品安全的首道屏障。

除此外,在食品流通环节,治理同样精准发力。4月25日,走进新百连锁超市(吴忠店)生鲜区,灯光下的牛肉色泽自然,市民王女士边挑选边点赞:“没了‘美颜灯’,再也不用担心买到‘照骗肉’了!”

今年,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生鲜灯”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通过全面排查、严格执法、宣传引导等措施,有效遏制生鲜食用农产品“美颜滤镜”乱象。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共排查各类肉品经营主体154家次,发现风险隐患6条,拆除违规灯具16个,更换不符合照明灯具3个。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份,下达《当场处罚决定书》6份,立案1起,有效确保了市场上销售的肉类产品安全可靠。

校园食品安全作为治理末端的重要环节,同样迎来了治理升级。3月初,在吴忠中学食堂后厨,执法人员正用ATP荧光检测仪(注:一种用于细菌检测的设备)对餐盘进行采样。

“检测数值低于30,清洁度达标!”检测结果让食堂工作人员松了口气,“现在每天都会强调培训操作规范,餐具必须经过‘一洗二冲三消毒’流程。”

正在就餐的高二学生张晓宇指着明厨亮灶大屏说:“能看到阿姨戴手套分餐,饭菜留样柜也标好了信息,这样的食堂我们吃得安心。”

据统计,在今年吴忠市春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学校食堂、集体供餐单位499家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303家次,监督整改食材储存不规范、留样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隐患403个,为广大师生筑牢餐桌安全防线。

打造食品监管“智慧大脑”,赋能食品行业“阳光”场景

技术赋能不仅提升效率,更催生治理范式变革。近年来,吴忠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打造食品监管“智慧大脑”,赋能食品行业“阳光”场景。

在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食堂,硕大的电子屏上,后厨情况一览无遗。学校通过视频监管实现了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并将食堂粗加工间、操作间、售卖区监控纳入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监控范围。

“午餐后要整理灶台、清理灭蝇灯,清洗池保持干净,垃圾桶要及时清理。”食堂食品安全员高建国对后厨工作人员嘱咐道。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杨贻凡快速走向食堂。提及学校的饭菜,她笑着说:“每天大屏幕上都会实时播放后厨的备餐情况,大家看得清清楚楚,肯定比在外面吃得放心。”

“嘀——”在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市场内,不少市民用手机扫描了价签上的二维码后,放心地将瓜果蔬菜放进自己的菜篮子。

走遍整个农产品区不难发现,这里的农产品均有追溯码可扫。前来买菜的市民庄萍同往常一样,随手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屏幕上快速显示出产地为“宁夏吴忠市”,检测信息中关于农药残留则标为“合格”。“有了这个码,买菜也安心多了,可以看到产地、检测结果。”庄萍说。

这一切得益于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主探索建立的“数字食安”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食品安全知识自动问答,农产品准出与市场准入溯源可查,消费者在采购时可扫码查验合格证,选购放心的农产品。

构建社会共治大格局,让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

“这是我刚买的芹菜,麻烦做个农残检测。”在利通区金积农贸市场“你点我检”服务台前,市民李莉将蔬菜交给快检人员。15分钟后,检测结果显示“抑制率12%,符合国家标准”。

今年以来,吴忠市依托“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线上征集系统,共征集意见建议1384条,共开展“3·15”百姓点检日等专项监督抽检210批次。通过让消费者“点”出关心的食品,抽群众所想、检群众所盼,让群众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

“‘你点我检’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因为食品安全是百姓十分关心的事情。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购买的食物越来越放心。”李莉说。

食品安全共治力量在多元场景中不断“生长”:“两代表一委员”走进餐饮监管一线;社区网格员兼任食品安全宣传员;外卖员化身“食安哨兵”……

“食品安全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吴忠市正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让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民行动。

从严密的责任网络到高悬的科技利剑,从精准治理的突破到共治生态的形成,吴忠市正在用全链条思维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题。

如今,“数字食安”上的投诉越来越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从“担忧”转向“点赞”,正如一位吴忠老餐饮人所说:“现在的吴忠味道,是安全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0期、5月12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宁夏吴忠市不断强化全链条监管体系(主题)让食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特约记者 锁冰心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