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经纬7月7日电 (魏薇 周奕航)“刚从海里捕捞的鳗鱼苗(又称玻璃鳗)细如发丝,只有5、6公分长,要经过2~3年时间才能养成。”天马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邱金谋指着精养池中的鳗鱼苗对中新经纬说道。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内地开启鳗鱼养殖之路,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鳗鱼养殖和出口第一大国。中国企业如何将鳗鱼卖向全世界?近日,中新经纬走访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马科技),探寻鳗鱼背后的养殖和加工密码。
二到三年养成一条鳗鱼
鳗鱼,学名鳗鲡,因其营养价值高,获得了“水中人参”之名。鳗鱼也是所有养殖鱼类中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鱼苗的鱼种,也被人称为“水中软黄金”。
“鳗鱼属于降海洄游性鱼类,在陆地淡水水域中生长、在深海里产卵,目前还无法实现人工繁育鳗苗的商业化。”天马科技集团产业办主任黄加龙指出,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期间,鳗苗会在东亚地区咸淡水交汇处出现,捕捞量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
黄加龙表示,鳗鱼产业是资源型产业,全球19种鳗鲡中,目前仅有4种实现了人工养殖,其中以日本鳗和美洲鳗为主要品种。
“刚捞上来的鳗苗已经在海里长了两年,再养2~3年,才能养到商品规格。”邱金谋介绍,品种不同、养殖周期也不同,日本鳗的养殖周期在两年半左右基本全面养成,美洲鳗的养殖周期在三年左右基本全面养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马科技创业之初,鳗鱼养殖行业就曾面临着捕捞上来的鳗鱼苗缺少开口饵料的难题。
“开口饵料(鱼类育苗阶段的关键饵料类型)就相当于婴儿喝的‘奶粉’。”邱金谋回忆道,2006—2007年进口玻璃鳗配合饲料售价20多万元/吨,到了2008年,天马科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鳗配合饲料,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的技术垄断,每吨价格5万元左右。
天马科技集团财务总监陈晓华称,公司研发的玻璃鳗配合饲料已达到成熟阶段,料肉比指标持续优化,能在保证肉质安全的前提下让鳗鱼长得更快,缩短了养殖周期,这对于规模化养殖的企业来说,也会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回流和使用效率。

天马科技食品加工厂吊水池中的鳗鱼 来源:中新经纬 魏薇摄
除了饲料方面,鳗鱼的养殖条件要求较高。邱金谋介绍,天马科技采用工厂养殖模式,养殖过程全封闭,避免自然气候变化、寄生虫污染等影响;同时,采用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对水温、溶氧量、鱼苗大小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并对鳗鱼生长和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养殖环境预警、养殖生产全流程管理与追溯。根据中国鳗鱼网信息,美洲鳗行业存活率70%左右,而天马鳗鱼养殖存活率则达到80%以上。
天马科技的养殖业务也在快速扩张。邱金谋称,目前公司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广西等地拥有76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2024年鳗鲡出池量总量升至1.58万吨,鳗鱼养殖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进入智慧养殖新阶段”
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中国是鳗鱼养殖第一大国,养殖种类繁多,年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80%。
天马科技2024年年报指出,从出口产品类别上看,中国鳗鲡出口产品形式以烤鳗和活鳗为主,其次是冻鳗,2024年中国烤鳗、活鳗、冻鳗出口量占合计的比例分别为74.03%、23.87%、2.10%。从出口地区上看,日本是中国鳗鲡主要出口国家,2024年中国对日出口鳗鲡占出口鳗鲡制品总量的50.39%,同比上升4.7%。
中国渔业协会鳗鱼工作委员会会长助理张蕉霖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虽然日本鳗鲡产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却因青年从业者持续流失面临代际断层问题;而中国鳗鲡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科技创新和年轻从业者的加入,目前已进入智慧养殖新阶段。
“日本的土地规模较小、水资源相对紧张,其鳗鱼养殖场规模普遍为3000—5000平方米,日本多数鳗场的硬件设施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水平;而中国在现代化养殖场配备水处理系统、智能温控及物联网监测设备,产业硬件水平方面已形成优势。”张蕉霖补充道。
在价格方面,张蕉霖还提到,中国产烤鳗价格仅为日本同类产品的约45%。据日本养殖新闻报道,以长蒲烧鳗为例,截至2025年6月27日,对于成品规格为70 尾的无头长烧,中国产的价格为3600日元—5500日元/公斤(约合178.5元—272.7元人民币/公斤),日本加工品的价格则为9600日元—9700日元/公斤(约合477.9元—482.9元人民币/公斤)。
天马科技2024年年报显示,中国鳗鱼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产业不断丰富,已经从单纯养殖形成了集种苗培育、鳗鱼养殖、烤鳗加工、饲料开发、出口贸易、科技研发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完整产业链。
张蕉霖还提到,中日两国在鳗鱼消费习惯上存在明显差异。日本消费者偏好传统烤鳗,中国消费者则喜欢清蒸、水煮、炖汤等多种烹饪方式。近年来,随着日韩料理的流行,烤鳗在中国市场也逐渐兴起。
开发更多符合“中国胃”的鳗鱼食品
如今,在满足出口需求的同时,这条“慢养鱼”正加速“游”向国内餐桌。
天马食品(天马科技全资控股子公司)董事长阙川博表示,鳗鱼作为人类食用历史长达千年的鱼种,在全球市场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消费需求,天马科技的烤鳗鱼食品出口销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烤鳗制品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目前,鳗鱼消费的存量市场在国外,增量市场在中国国内。”阙川博指出,过去中国虽然是鳗鱼主产国,但消费占比较低,如今这一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阙川博认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鳗鱼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价值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鳗鱼的购买力度持续释放。海外存量市场趋于饱和之际,国内增量市场正成为新增长极——2024年国内鳗鱼消费量已稳定在4.5万-5.5万吨,鳗鱼的市场未来可期。
在天马科技食品加工厂,中新经纬看到鳗鱼的加工流程。活鳗首先进入吊水池清水流水暂养48小时,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后,由自动化输送系统转入生产线。在烤鳗加工区,工人们正在对生产线上的鳗鱼进行烘烤,经过四重工序后,才能让酱料充分渗透入味。

工人正在对生产线上的鳗鱼进行烘烤 来源:中新经纬 魏薇摄
值得一提的是,除日式蒲烧风味外,天马科技还针对中国消费者饮食偏好开发了麻辣鳗鱼、酸辣鳗鱼等口味。如今,鳗鱼正以火锅食材、烧烤串品等形态出现在大众餐饮场景,实现了从“高端日料”到“日常美食”的转型。
“鳗鱼加工产品形态呈多元化趋势,烤鳗串、鳗鱼火锅片、即食鳗鱼零食等新品类加速涌现,食品赛道成为重点拓展方向,未来还需要开发更多符合‘中国胃’的鳗鱼食品。”邱金谋表示。
天马科技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着力建设天马食品、海德食品、江西西龙食品、天马福荣食品等烤鳗食品基地,形成“以鳗业为中心”的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产业生态,建立了全程可溯源烤鳗食品安全系统发展模式。目前,天马科技旗下拥有“鳗鲡堂”“鳗小堂”“品鳗坊”“酷鲜”等多个品牌。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天马科技继续做深鳗鱼产业链,2024年,双方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农行福州分行将通过提供信用额度等方式,助力推进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持续巩固鳗鲡产业“护城河”,加大科技创新,以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联农带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阙川博表示,截至目前,天马科技已经投产了4个食品生产基地,随着活鱼产能的释放,食品基地进入产销两旺阶段。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