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昭通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2025年,昭通市立足新的坐标方位、发展形势和使命任务,作出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的工作安排,接续奋进,加快迈向全省“第一方阵”,努力闯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深入推进“交通强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昭通市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深入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着力构建“公、铁、水、航”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统筹做好集商贸、加工、物流、旅居于一体的枢纽经济“变现”大文章,真正把“云南北大门”这个门户立起来。

乌蒙山脉的褶皱曾将昭通“锁”在西南边陲,一句“乌蒙磅礴走泥丸”道尽千年闭塞。如今,“云南北大门”昭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交通版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打通了11条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这些通道极大促进了昭通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使“县县通高速”成为现实;水富港可实现3000吨级船舶通江达海,跻身长江上游千万吨级枢纽港口;渝昆高铁穿山越岭,昭通新机场蓄势待发……昭通从“乌蒙腹地”跃变为“交通枢纽”,成为国家战略交汇点。
发展的愿景并未在某个时间节点驻足。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准确把握昭通作为滇川重要通道的鲜明特征,作出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的安排。昭通背靠滇中经济圈、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倡议及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的关键节点,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不断凸显。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是昭通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础。
10年前,昭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足200公里,如今,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成贵高铁、叙毕铁路建成通车,昭通迈入高铁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行路难”到“通江达海”,昭通用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条条河道“凿”开了乌蒙山的闭塞之门,打开了发展的无限可能。
交通路网延伸之处,产业格局焕然一新。中铝、合盛等龙头企业落户昭通,“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综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飞天苹果”通过冷链物流直供东南亚,竹笋、天麻、花椒等“昭字号”特产走出大山,“昭通小肉串”更是享誉全国。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
路,是昭通的变革密码;路,是昭通的生动叙事。从“马蹄声响”到“高铁呼啸”,昭通用一条条路改写命运,站在了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
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昭通再次开启综合交通建设新征程。
乌蒙大地春潮涌动,重点工程建设正酣。渝昆高铁昭通段建设加快推进。“目前,渝昆高铁昭通段建设进展顺利推进,上万人遍布在各个工点加紧施工,上千台机械设备不停运转,所有参建人员挥洒汗水,都是为了这一重点工程早日完工。”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昭通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发德说。
渝昆高铁全长约700公里,其中,昭通市境内正线长114.72公里。渝昆高铁建成通车,对推动昭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参建各方正围绕目标,攻坚克难,持续掀起建设高潮,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除了铁路建设,昭通在水运和航空领域同样成绩斐然。
2019年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昭通实现高铁“零”的突破。未来,随着渝昆高铁建成通车,将强化昭通与昆明、重庆“1小时经济圈”联系,串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滇中城市群,昭通将承担起资源、人才、产业双向流动“中转站”功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经济走廊将加速形成。依托绿色能源和智慧物流,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将加速成形;而“交通+旅居”“交通+生态”的深度融合,让昭通这个曾经的闭塞之地逐步成为全国瞩目的发展热土。
作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昭通“前哨”,通江达海。江水滚滚奔流,港内货轮轰鸣。近年来,水富港完成了多次扩能改造,成为云南唯一能够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的长江干线港口、全省首个“公铁水”多式联运港口。“水富港进港铁路从2023年8月开始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水富港已经具备了‘公铁水’联运的功能。”昭通高投水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涛说,2024年,水富港货物吞吐量713万吨,集装箱作业量6.88万标箱,港口综合运输效率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