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护航:乡土专家助力杭州林农销售1.92亿元山核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8:1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通讯员 冯晴颖

一直以来,山核桃是杭州市石灰岩地区林农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杭州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全市种植面积达106万亩。

近年来,从业者老龄化、采收加工难度大,加之病虫害、高温干旱、冰雨雪压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林农信心和产业发展。

在种种困难下,一群满怀乡情、心系共富的乡土专家主动担当起“服务员”“植保员”“销售员”等多重角色,以林业乡土专家助力集体林改“以一带十”科技帮扶活动为契机,依托乡土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积极主动走村串户,深耕林间,为山核桃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测土配方开良方

病树复壮结出“科技果”

2016年以来,受土壤酸化、肥力元素结构的影响,山核桃干腐病高发频发,果实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不佳,严重制约了山核桃产业发展。

面对这一困境,林业乡土专家们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突破口,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探讨研究,反复试验。

他们从土壤改良开始,科学调配土壤养分,对山核桃种植进行生态化管理,从根源上增强山核桃树体抗病能力。

国家级林业乡土专家孙卫东带领山核桃服务团队率先攻克技术瓶颈,破解人口老龄化、病虫害增多、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产业难题,创新采用粉剂雾化防治技术,实现“一分钟防治十亩地”的效率提升,防治成本从每亩50元降至15元,其统防统治面积已突破6万亩,带动山核桃产量增长20%。

孙卫东在龙岗镇观察山核桃雄花、雌花及叶片的虫害情况 图源:杭州市林水局

而杭州临安银春山核桃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杭州市级乡土专家方新春,在银坑和龙岗等处共设立了420亩的基地,带动本地85%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山核桃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为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片片山林重焕生机,山核桃产量稳步增长,平均每亩每年增产山核桃干籽17斤,曾经肆虐的病害得到有效遏制,成了林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张网采收解民忧

产销联动打通“致富路”

又快到一年山核桃采收季,种植山核桃的地区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孙卫东建立的鑫亿叠存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和方新春领头的杭州临安银春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他们目前也同样紧张准备着。

孙卫东表示,张网采收技术更好地解决了农户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每年服务队开展新旧网安装3000亩以上,山核桃采收更加安全,更加放心,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采收效率,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采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让林农们在采收时更加安心。“同时,对那些有劳动力但没有张网经验的农户,我们也组织专业人员去山上做一天工,负责指导安装,得到了本地林农的高度认可。”

方新春在银坑村进行山核桃病虫害防治无人机试飞 图源:杭州市林水局

为了加快带动产区农户致富,孙卫东技术服务团队14年来坚持以高于市场价的25.42元/斤收购山核桃,累计帮助5381户农户销售755万斤干籽,销售额达1.92亿元,始终践行着“做农户山核桃搬运工”的承诺。团队摒弃压价传统,最大限度让利农户,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还让农户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林农的致富进程。

此前临安区湍口镇山核桃采后堆放 图源:杭州市林水局

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加工环节也逐渐完善,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

通过乡土专家全周期的服务和科技赋能,曾经“靠天吃饭”的山核桃林,如今有了科技“护航员”,山核桃持续成为杭州山区林农的“摇钱树”,为林农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更点燃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