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5家软体家居上市企业发布年报,谁家更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0:04:00    

近日,五大软体家居上市企业相继发布2024年度财报,顾家家居、敏华控股、慕思、梦百合、喜临门五家就拥有近千亿的市值总和与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几乎构建起了中国软体家居的主战场。它们各自的表现又如何呢?

南方+ 柴亚娟 制图

顾家家居:多赛道跨界,不止是“软体一哥”

顾家家居(603816.SH)虽然已不再“姓顾”,但是作为家居建材家装行业少有的百亿级体量品牌,顾家家居“软体一哥”的地位依旧稳健。特别是在“美的系”入主后,顾家家居营收依旧独占鳌头、领跑行业,与其他企业拉开较大身距。但是,与自身相比,顾家家居却出现双双下降:2024年184.80亿元的营收相比2023年的192.1亿元营收,同比下降3.81%;2024年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也下降29.38%。

顾家家居在年报中也表示,2024年是压力巨大、充满挑战和略显遗憾的一年。这背后是巨大的销售压力,国内市场的固定沙发、客厅配套业务作为顾家家居的传统优势业务,运营模式面临挑战,卧室空间产品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下短期增长面临专业化瓶颈;北美市场床垫业务受政经环境影响也仍难带来有效收益;同时,受内贸规模下滑及长期能力建设投入影响,公司利润短期承压,经营效率有待提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顾家定制家居业务营收为9.92亿元,毛利率28.12%,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2.7%。不仅实现10个亿的营收规模,在定制家居行业也能入围TOP级,虽然毛利率还有待提升,不过可以称得上是跨界成功,以后顾家家居或将不再局限于软体家居行业。

事实上,美的集团“入主”顾家家居后,还新设两家涵盖家电业务的子公司。与此同时,美的集团也在新设家居公司,建立智能家居新版图。家居龙头与家电龙头的合作,正打破传统家居行业界限,探索家居家电融合发展的“大家居”赛道,以全品类新生态迎战家居一体化消费趋势。

敏华控股:国内市场营收增速放缓

敏华控股(01999.HK)是一家2010年4月在港股上市的公司,说起它可能比较陌生,但说起芝华仕沙发估计大家就很熟悉了。自香港上市后,敏华控股的重心逐步向国内市场转移,以“芝华士”品牌开启国内自建品牌之路。

从收入规模、品牌知名度来看,港股家居龙头企业就是敏华控股。2024财年敏华控股实现收入184.1亿港元,约为133.03亿元,同比增加6.1%;归母净利润23.02亿港元,约21.56亿元,同比增长20.2%。

事实上,2018财年至2022财年,敏华控股在中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从48.31亿港元逐渐提升至131.93亿港元;中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也从2018财年的46.49%增长至2024财年的63.76%。但是,敏华控股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速较前些年的快速增长,已有放缓迹象。相应地,公司来源于海外的收入有所改善,其中欧美市场需求恢复得更为明显。

此外, 年初敏华股份因董事会秘书杨雪丽内幕交易星源材质被处罚而备受争议,造成股价动荡。为稳定股价,2月10日,敏华股份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裁黄敏利自公开市场购入公司500万股普通股。

不过除了受公司高管个人影响,花旗也曾发布研究报告称,敏华股份的商业前景依然疲弱,可能减缓家具更换需求;躺椅面临来自客制化家具新进入者的竞争。因此,敏华控股的发展着实面临不小的压力。

喜临门:智能床垫业务未能助力盈利

喜临门(603008.SH),2012年成功在上交所挂牌,成为“中国床垫第一股”。2024年喜临门以87.29亿元的营收位居第二,同比实现0.59%的微增,实现了业务规模的稳定扩张;归母净利润仅为3.224亿元,同比下滑24.84%。

近年来,喜临门的营收几乎年年增长,但是归母净利润却如“过山车”忽高忽低。从2020年至2023年,喜临门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7.61%、78.29%、-57.49%、80.54%。盈利表现相当不稳定。最新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7.30亿元,同比下降1.76%;归母净利润为7110.00万元,同比下降4.02%,甚至陷入营收、利润双降局面。

利润下滑的背后,是销售费用的增高和营收过度依赖床垫品类。从产品结构来看,床垫作为喜临门的核心产品,营收同比增长 5.05%,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关键力量。但软床及配套产品营收同比下降 8.39%,沙发营收同比下降 6.55%,对整体营收增长形成一定制约。

近年来,在AI技术推动下,智能家居或成为家具行业的新风口。作为国内床垫行业的龙头企业,喜临门从2014年开始布局智能床垫业务,2020年就发布了第一款智能床垫Smart1。但是这些新产品似乎对公司的盈利助力不大。

梦百合:海外市场重创,利润净亏1亿

梦百合(603313.SH)2016年登陆上交所,打破国内“只有做硬床才有消费市场”的局面,成为“中国记忆棉床垫第一股”,市值破百亿。2024年梦百合实现营收以84.49亿元,同比实现5.94%的增长,增长幅度最大,且各季度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亏损1.514亿元,同比减少242.04%。同比下降4.36%;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80亿元,较2023年的1.01亿元,同比减少376.84%。这也是该公司继2021年净亏损2.76亿元后,再次出现全年净亏损情况。

梦百合年报中指出,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大额信用减值损失。因公司第一大客户美国记忆绵家居制品品牌商、贸易商CVB经营不善,相关款项的收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梦百合对该客户全年计提坏账准备3.02亿元,公司全年信用、资产减值共计提4.37亿元。

事实上,以CVB为代表的美国市场销售不畅,对梦百合产生重要影响。从业务区域来看,2024年梦百合境内主营业务收入为14.82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公司营收的比重约两成;境外主营业务收入为67.50亿元,同比增长6.68%,占营收比重约八成。特别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床垫消费国和床垫进口国,对于梦百合的海外业绩具有重要意义。而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梦百合在北美洲地区的收入同比减少1.14%至43.33亿元。

在财报可能面对的风险中,梦百合将海外子公司经营风险列入其中。而在近期美国征收“对等关税”的背景下,市场更为担忧,梦百合出口至美国市场的产品是否将面临涨价压力,进而失去价格优势,公司利润空间面临双向挤压。

慕思股份:渠道转型带来利润承压

慕思股份(001323.SZ)在品牌创立初期,就将慕思定位为健康睡眠资源的整合者,以打造健康睡眠系统为核心,随着“睡眠健康”越来越受关注,慕思的品牌形象也在市场得到强化。2024年慕思以56.03亿元的营收,实现0.43%的微增,基本维持稳定;归母净利润为7.67亿元,同比下滑4.36%;扣非净利润为7.23亿元,同比下滑7.67%。

在销售渠道方面,慕思股份电商表现亮眼,多次荣登电商平台家居销售榜单。财报显示,2024年,慕思股份经销模式营收同比微降0.26%至41.53亿元,但占比仍高达74.13%,毛利率同比增长1.52%至50.27%;而电商模式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04%至10.93亿元,毛利率却同比下滑1.32%至52.71%。整体来看,经销模式依然是慕思股份营收主力,但是近三年电商的营收增幅更高。不过,电商渠道快速扩张的同时,毛利率却在承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慕思股份旗下负责电商的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慕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际控股”)已经陷入亏损中。财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营收1.30亿元,净亏553.45万元,而在2023年其营收1.38亿元,净利润为1591.60万元。

在消费升级与渠道转型的行业变局中,慕思股份正大肆布局天猫、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同时深耕亚马逊、沃尔玛及OTTO渠道,积极探索Tik Tok、Shein等新兴电商平台布局,但是渠道的转换显然需要时间与金钱的成本,慕思股份的利润承压与业绩乏力或许正印证了这一点。

近日,除敏华控股外,顾家家居、梦百合、喜临门和慕思股份均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营收方面,顾家家居、梦百合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顾家家居和梦百合涨幅超过10%,喜临门和慕思股份的营收则出现同比小幅下降。净利润方面,顾家家居与梦百合实现稳健增长,其中,顾家家居以5.19亿元的净利润实现23.53%的增长,梦百合以0.59亿元的净利润实现196.22%的增长,其余企业受市场环境、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顾家家居与梦百合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与净利润的逆势上扬,也展现了软体家居行业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睡眠质量和家居舒适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软体家居产品作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市场潜力巨大,软体家居企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南方+记者 柴亚娟

【作者】 柴亚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