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邓国芳
暑假到了,你会给孩子安排体检吗?可能很多家长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现在成年人的体检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很少有人会主动给孩子体检。
“儿童和青少年适时做一次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主任孙婷曾遇到过因为偶然体检查出头颅有问题的孩子,“家长很庆幸,幸亏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腹泻、便秘
可能和情绪有关
进入暑假以后,有些家长会因为孩子出现消化系统的一些问题,担心有相关疾病,就带孩子到体检中心检查。
“主要是腹泻、便秘、肠胃疼痛等。” 孙婷说,来得最多的还是一些中高考生,因为长期备考,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引发一些消化道上的问题。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王彩花主任医师解释,胃肠道是情绪器官。胃肠道和神经、内分泌系统都有很大关系,压力过大,交感神经会被过度激活,肠道感觉功能也会下降,还会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
“不同压力导致的症状也不同,急性压力会容易引发腹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上台表演前、考试前容易腹泻;慢性压力则会引起便秘。不同的情绪也会带来不同的消化道反应:焦虑容易让人拉肚子,抑郁情绪经常伴随的则是便秘。”
对于这些病症,王彩花表示,可以通过减轻压力、服用肠道调节的药品,比如益生菌,以及调整生活作息等方式改善。
一次偶然体检
帮14岁男孩“排雷”
在孙婷看来,孩子出现相关问题后,家长能及时带来体检,说明大家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
据了解,我国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约10%-15%,多数是通过体检发现。脊柱侧弯早期无症状,体检发现可及早干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高发,心理问卷可以初步筛查。
“很多家长知道孩子刚出生后需要周期性检查,但进入入学龄期(7-18岁)后,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监测。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未能及时发现,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孙婷表示,“青少年(包括大学生)定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也是非常必要的。”
孙婷对一位14岁的男孩印象深刻。孩子父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带他到浙大二院体检中心体检,没想到,通过头颅MRA体检发现了先天性脑动脉瘤,“他平时完全没有头痛等相关症状,出结果当天我们中心就紧急电话通知他父母,并联系入住神经外科,进行了微创栓塞手术,成功避免了未来发生脑出血的高风险。”
孙婷表示,平时我们经常能看到年轻人运动后突发脑出血的新闻,许多人误以为是“意外”,但实际上约60%的青少年非外伤性脑出血是由脑血管畸形(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引起的。
这些病变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剧烈运动、血压波动或轻微外伤可能诱发血管破裂,导致灾难性后果。如果能提前发现这个雷区及时干预,是完全有机会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头颅MRA的检查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可清晰显示血管形态,检查一次后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无需再次检查。”孙婷说。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这些体检孩子很需要
这些体检不建议做
很多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如果给孩子体检,要检查哪些项目?
“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来选择,6-14周岁的儿童体检和14-18周岁的青少年体检项目是不一样的。”孙婷说,像6-14周岁儿童除了常规检查项目外,着重在生长发育监测,包含手骨龄片、维生素B12+叶酸+铁蛋白、维生素6项、血铅、微量元素5项、过敏原筛查等,通过骨骼发育判断生长潜力,并辅助监测身高增长节奏全面筛查营养摄入、维生素水平及重金属暴露风险;同时聚焦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和口腔健康检查、心脏彩超等排查儿童先天性心脏疾病。
14-18岁青少年则会前瞻性地关注青春期激素分泌波动,精准捕捉,性发育进度代谢转变,并增加了头颅血管磁共振检查,可针对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头痛头晕等症状,深入排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痉挛等潜在问题。
孙婷也想提醒家长们,有些检查是不适合作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比如胸片或CT检查。这是因为青少年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极低,大规模体检筛查的必要性低。而且胸片和胸部CT都有一定辐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活跃,对辐射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可能增加潜在健康风险。
当然,如果孩子有特殊情况,比如长期咳嗽、胸痛、反复肺部感染,或有家族性肺部疾病史、长期接触粉尘 / 烟雾等高危因素、听诊发现肺部有异常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加做,这属于“针对性检查”,而非常规筛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