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系统施策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6:39:0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条件下,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处于合理水平,既是发展所需,也是安全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制造业是超大规模经济体保持发展韧性、持续拥有发展潜力的关键基础。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与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提升紧密相连。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大国经济完成初始工业化后,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的时间越长,工业化的技术和物质积累越雄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越明显。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历经了充分的工业化进程。背后的潜在逻辑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有效调动了经济体系中的各类资源要素,激发了要素潜力。伴随科学技术赋能和创新驱动强化,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结合、相互加持、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日益完备夯实,带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向成熟完善。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我们就能有更多积累,支撑产业体系持续释放活力的后劲就越足。

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看,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高水平现代化,其中涉及保障充分就业、满足多层次需求、保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方方面面。面对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依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去支撑。我国制造业门类多、范围广,在生产实践中有较大回旋空间、蕴藏巨大转型潜力,为有效满足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能够稳健运行并呈现出超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所在。

环顾世界,一些经济体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过早放弃制造业、片面追求产业轻型化,带来的惨痛教训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制造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利好条件,也是经过长期积累、长期发展得来的宝贵财富,需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倍珍惜,更加充分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防止“头疼医头”,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审视各类相关政策,强化协同。应注重建章立制,用机制化的办法去营造有利于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的发展环境。一个核心的路径就是牢牢抓住“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这一重点,以强化保障引领资源汇聚,以疏通堵点优化发展环境,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后劲。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找准关键领域推动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以点带面提升政策效率。

一是吸引优质要素源源不断向制造业领域集聚,“两个激励”必不可少,一方面要有明确的从业评价和职业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有中长期资金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抓住“人”与“财”这两个关键推动要素汇聚。二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发挥好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等对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作用,提升制造业“含金量”。三是强化行业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标准的刚性约束力,营造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氛围,形成“高质量产品永远有市场”的正向循环。四是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培育产业发展新赛道的平台载体作用,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更好结合。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