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鸡郎公司研发的蛋鸡养殖机器人。记者 陈暖 摄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科技革命浪潮,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潜力,让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当3D打印的航空部件冲上云霄,当化工新材料的“工业血脉”连通四海,当智能机器人点亮异国农场……福州以政策甘霖浇灌创新沃土,用集群生态构筑发展屏障,借全球航道打开增长空间,书写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驱动
锻造转型升级“强引擎”
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福州高新区的福建国锐中科光电有限公司展厅,3D打印的可能性让人大开眼界:透光率近45%的极薄氧化锆牙齿贴片,形状无限接近原生牙的陶瓷牙冠,氢燃料汽车的电池极板,一系列钛、钨、锂等难熔金属制造的航空航天零件、索具……“从金属粉末到复杂的工业零件,最快仅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打印生成。”国锐中科总经理施政的一句话,揭开了这家企业的创新密码。
在传统制造业中,复杂造型与个性化设计常因加工方式受限而沦为“纸上谈兵”。而3D打印技术,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纳米技术,将钛合金等材料逐层叠加形成实体产品,尤其适用于非标或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国锐中科自成立以来,积极对接转化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闽都创新实验室科研成果,自主研发激光熔池逆矫正技术,成为一家拥有全球领先的金属3D打印材料、设备等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3D打印材料、器件、装备、工艺方面形成完备技术链条的企业。
“天上飞的飞机、海上航行的船舶、路上跑的氢燃料汽车,甚至高精度全瓷牙,都可能带有我们打印出来的部件。”国锐中科运营副总郭艇透露,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优越机械特性、高度精准尺寸、平滑表面以及成本效益高的特点,已与中国船舶、中国航发、全球知名运动鞋业公司等开展合作。
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放眼榕城,广大中小企业坚持创新驱动,锤炼“独门绝技”、手握“拳头产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北卡科技研发的专用加密即时通信系统犹如顶级“通信防弹车”,避免国家级黑客的入侵与威胁;福大紫金提出将氨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桥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氨储能—氨氢运用”的“零碳循环”革新性成套技术路线;海创光电自主研发的1.5微米光纤激光雷达光源模组,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功耗最佳的第一款大规模量产车规级产品。
集群成势
做强产业跃升“硬支撑”
企业发展,船小好调头,船大扛风浪。那么,如果是“联合舰队”呢?
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福清市化工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系福州市唯一。据悉,福清市化工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涵盖化工新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种胶带薄膜、生态建材、钛铁颜料、新型合金和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等,形成了多个新材料发展链条。
百米高塔比肩林立、球形储罐星罗棋布、望不到头的管道纵横交错……走进位于江阴港城经济区的中景石化厂区,现代化大型化工企业的壮观景象扑面而来。
乘着“海上福州”建设的东风,中景石化突破只生产聚丙烯薄膜的单一局面,不断延伸产业链,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丙烷码头以及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完整产业链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企业。
一条完善、有韧性的产业链,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作支撑。“中景石化、万华化学都是我们的上游企业,中景石化为公司供应的PP料年交易额数十亿元,就近取材为企业省了运费和时间。”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说。
在新材料领域,以江阴港城经济区为载体,正在由龙头带动形成三条千亿级核心产业链,包括以万华为龙头的聚氨酯及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烷烃一体化产业链、以坤彩科技为龙头的钛铁颜料产业链。
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集聚,更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多位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深度协同的产业链模式,已成为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防波堤”,既保障了经营的稳定性,又强化了市场竞争力。
这离不开政府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近日,“数聚四链 智启产业”——福州市“四链”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国企力量与市场要素,将推动福州市16条重点产业链与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资源要素实现无缝对接,助力全市产业链实现强链补链固链拓链,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破浪出海
深度融入全球“共赢链”
从初级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从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从承揽项目到模式出海,福州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边界正不断拓宽,加快实现全球配置资源。
近日,福建瑞云食品有限公司与英国Asian Direct Limited公司(伯明翰亚洲直销有限公司)举行跨境贸易签约仪式,双方围绕产品采购及供应、冷链运输技术等相关事宜展开友好交流,现场达成首批采购意向订单2000万元。
“这是公司首个出口英国的外贸订单,不仅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更为福州水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迈出关键一步。”福建瑞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先说,公司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与英国企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打开欧盟市场,将产品出口到西班牙、法国等更多国家。
向“新”而动的追求,让福州企业不仅满足于单纯的产品输出,品牌出海渐成共识。2023年开始试水海外市场,不到两年便实现营收约2亿元——福建植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布局TikTok、Shopee等东南亚国家消费者接受度高的电商平台,一边为产品本土化研发设计提供参考,一边打响区域品牌影响力。
走出去,天地宽。今年2月,两台由福州企业自主研发的蛋禽养殖机器人“木鸡郎6”完成打包后,在马尾港装船出海,运往马来西亚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全利集团。这是中国原创蛋禽养殖机器人首次出口。
以前,寻找死鸡、弱鸡、绝产鸡等一直是养殖企业的痛点。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木鸡郎”,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很好地破解了这些痛点。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新炜说,“木鸡郎”的巡检结果指标遥遥领先于同类产品。
最近,又有两家日本客户向企业发来订单。月底,一批“木鸡郎”养殖机器人将乘船东渡日本。“这说明我们的原创技术得到发达国家的行业认可。”展望产品出海之路,廖新炜信心满满。
这些中小企业“跨越山海”的探索,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布局的优化,更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生动诠释。
涓滴细流终成海,跬步千里自为峰。在风高浪急的市场竞争中,这场由创新基因、集群智慧和开放格局共同驱动的变革,既是福州中小企业应对挑战的“破局之钥”,更是锻造韧性的“炼金之术”,必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记者 颜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