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文字特征,最明显的就是蚕头燕尾。
①什么笔画里,有蚕头燕尾?
撇 “丿”、捺 “㇏”和长横 “一”,
这些笔画里,有蚕头燕尾。

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隶书里的“撇捺横”,尽显蚕头燕尾
古人形容书体,喜欢用自然界做比喻。
除“蚕头燕尾”外,
还有以“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形容书法的横、点、竖形态;
以“虫食木叶”、“水中科斗”、“秋露”、“春条”、“长蛇”,描述书法用笔的构成;
“道合自然”,是古人的浪漫审美。

② 蚕 头 燕 尾,
由金文的“波磔(折)”而来
隶书,区分于其他书体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波磔(折)”。
波折,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金文和商代晚期金文;
笔画的粗细有变化,形成了“波折”。
而在隶书里,体现更明显,把“波折”放大,
几乎所有笔画里都有“蚕头燕尾”。
③“蚕头燕尾”规则:
“蚕不复卧,燕不双飞”
蚕头燕尾,虽美不可乱用。
一般一个笔画里只有一个“蚕头”,一个字里只有一个“燕尾”。
代表一个字精神的“主笔”,要做到“蚕头燕尾”。

代表每个字精神的主笔画,用“蚕头燕尾”
④汉隶,开启了中国书史上第一个书法艺术的浪潮。
康有为极力推崇汉隶,
在《广艺舟双辑》中说:
吾谓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
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
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