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
膏
膏,甲骨文的字形是以肉为意符,以高为声符的形声字。金文字形在下面添加了口,表示这是能吃的肥肉。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肉部》膏:肥也。从肉高聲。
段玉裁注:肥當作脂,脂字不廁(置)於此者。許嚴人、物之別。自胙篆巳下乃謂人所食者。「膏」謂人脂,在人者可假以名物,如無角者膏是也。「脂」專謂物,在物者不得假以名人也。
“膏”的本意就是肥肉。许慎的《说文解字》很刻意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同样是脂肪,有角禽兽的脂肪叫“脂”,无角动物的脂肪叫“膏”。
就像在“體”字中说的(详见《体——<每日一字(二)·骨部>》),禽兽的躯体叫“躯”,人的躯体叫“體”。
人的肌肉叫“肌”,禽兽的肌肉叫“肉”。
而同样是肉,人吃的叫“肉”,祭祀时供奉给神的肉叫“胙”。
文献选读
“《詩經·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芃芃[péng],是植物茂盛的意思。膏,是滋润的意思。
“《周易·屯卦》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屯”是春季草木初生萌发的小苗,这时候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但是毛毛细雨是吉祥,大雨滂沱则凶。
成语典故
民脂民膏
统治者的财富,都是靠压榨民众的血汗而得来的。
“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病入膏肓
中医把心尖处的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据说“膏肓”是身体内部药力所不及的地方,无药可救。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求醫于秦......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