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多愁善感的女人都是什么心态(多愁善感的女生是不是更容易患抑郁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9:24:46    

多愁善感最早是在公元2世纪时由希腊医生加连作为精神疾病被发现的。

但是,多愁善感曾经一度被作为敏感、富于幻想人群的重要特质,成为艺术气质的代名词。

虽然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因其多愁善感创造了许多作品,自己却处在痛苦的精神折磨中。

那么,多愁善感的女生是不是更容易患抑郁症呢?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主要分为3种亚型:抑郁型人格、躁狂型人格和躁郁型人格。

其中抑郁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压抑、自卑自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悲观低调。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就是抑郁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这类人一般比较自闭,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内心缺乏安全感,对欢乐和痛苦的体验比常人强烈很多倍,而且抗压能力较差,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又不善于表达,长久下来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进而导致抑郁发作。

据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统计全美共有1900万成年人长期受过度忧虑的煎熬,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这主要是因为多愁善感的女性其情绪起伏比男性大,更容易受情绪控制,而且受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常会引起经前综合征、产后抑郁症等。

抑郁型人格只是多愁善感的一个亚型,而且抑郁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因此,并不是多愁善感的女生就一定会患郁症,应该多关注现在,勇于表达自己,做好生活和心理调适,可以有效地预防抑郁的发生。

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注意抑郁症发生的迹象:

1、莫名的情绪低落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说:“当一个人沉溺于悲伤时,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空虚的;而当一个人抑郁的时候,他会感觉到自己是空虚的。”

一个人开始抑郁,首先情绪上的波动会变得异常敏感。

莫名地情绪低落,这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的生活中似乎是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虽然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抑郁,但他们的心情,或者说他们的抑郁情绪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有所变化。

当抑郁来袭时,情绪总是不由自主地变得低落,但又找不到具体的现实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偶尔的失落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超过两周,经调整仍无改善),或经常性被负面情绪所影响,那我们就要留心了。

2、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一个人能够快乐地前提,就是能够感受到生活里的种种美好。

而感受生活美好的前提则是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兴趣。

但是患上了抑郁症的患者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丧失兴趣,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工作、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做一点小事就觉得劳累不堪。

即便是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事件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体会不到天伦之乐。

抑郁症患者的世界似乎只有灰色,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哪怕以前最喜欢的事情,也都不愿意去做,逐渐就失去了感知快乐的能力。

简单点来说,就是快感丧失。

3、总是从悲观的角度想事情

抑郁症患者的心态非常消极悲观,经常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对自己的能力持否定的态度。用非常悲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为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

白岩松说:人的一生只有5%是精彩的,也只有5%是痛苦的,另外90%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苦,在90%的平淡中度过。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能够意识到这点,并接纳这点的。

但是有时候人会陷入到一种不理性的状态,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总是从悲观的角度想事情。

常常会因为一点小的挫折或者是困难就对自己的生存价值产生怀疑,容易出现自责、自卑的心理。

这样的心理,会让人对其他人或事产生一种不信任的状态,消极悲观地看待人生,久而久之,失望变成绝望,从而导致抑郁。

4、经常自责,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抑郁症患者常常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或是罪恶感,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必须要受到社会的惩罚。

他们经常会去想过去的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而在想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们又会过多地关注自己的过错。

“为什么别人都好好的,只有我变成了这样,是不是都是我不好?”这是抑郁症的心声。

他们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任何事情,生怕连累任何人,内心却还是不停地被愧疚占据。

这样的人通常很善良,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属于超我很强大的人。

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过度地反省,并且倾向于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凡事如果出错,一定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当一个人把所有问题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时,内心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当这种"自我攻击"形成习惯,不管发生任何事,他们都会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并且会因此产生十分强烈的自责感,从而导致抑郁。

以上只是作为参考,因为导致抑郁的情况多种多样,也无法从单一的表象去判断,只是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自己异常情绪,如怀疑自己抑郁,请及时去正规精神心理科看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