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贵州黔西县简介 :黔西凭啥能撤县设市?理由在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10:09:18    

2021年3月16日,贵州省政府官网发布公告称: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黔西市,以原黔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黔西市的行政区域。

同年5月10日上午,黔西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黔西成为毕节市首个代管的县级市,也是贵州省的第10个县级市

▲从黔西水西公园俯瞰黔西县城(罗兴祥 摄)

黔西推进撤县设市工作由来已久。

早在2013年,贵州省政府就曾同意黔西县撤县设市的申请,并向国务院递交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水西市的请示》(黔府呈〔2013〕51号)。

2017年,冰冻20年的国家“撤县设市”政策重新开闸,沉寂多年的黔西撤县设市呼吁再次浮出水面。当年4月,黔西县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黔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撤县设市工作,干部群众撤县设市意愿强烈、呼声较高,各项申报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县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非农业人口比重等各项指标均已达标。拟用“水西市”作市名,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

2018年7月5日,毕节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黔西县撤县设市决议(草案)》。全会同意撤销黔西县,设立县级水西市。会议要求,由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黔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市民政局具体负责,按照国务院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申报程序,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逐级上报审批。

早期为什么黔西县要改为“水西市”而不是“黔西市”呢?

首先,黔西这个名字的所指范围太广,整个安顺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地区都属于黔西地区。而水西相对能够体现黔西县的历史文化。黔西县古代为罗殿国的辖地,因为处于乌江以西,因此称为“水西”。

明朝,水西归顺明朝,明朝在此建造了水西城。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设立了水西宣慰司。清朝初期,水西土司起兵造反被吴三桂平定,随后在水西地区设置了大定、黔西等府。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设立黔西州。民国三年(1914年)降为黔西县,其名称延续到今天。因此,恢复水西的名字更符合黔西的历史文化传统。

▲黔西县城一角

据黔西县政府官网介绍,黔西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省会贵阳68公里,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77公里,有“水西门户、贵筑藩屏,黔中腹地、省府咽喉”之称,享有“中国杜鹃花都”的美誉。县域总面积2380.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5个街道、364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彝、苗等18个民族,人口近百万。

黔西是毕节距离省会贵阳最近的一个县份,近几年的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也逐步的凸现出来。

从省一级城镇体系规划图中可以看到,黔西是为数不多的,也是毕节唯一一个被纳入未来的黔中城市群核心之“贵阳——安顺都市圈”的县份

▲黔西城夜景

▲黔西水西公园(刘天久摄)

黔西市地势较为平坦,矿产资源丰富,因而很快成为贵州十大经济强县之一。2021年,黔西市完成生产总值242.24亿元,位居毕节市县域第一。截止2021年底,黔西市的城区面积扩容到22.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加至26.09万人,城镇化率达51%,在毕节市各县区中排第二。

▲黔西城区

▲黔西水西公园(罗兴祥 摄)

▲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罗兴祥 杨斌 摄)

▲洪家渡电站

黔西有凝聚着明代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龙场九驿”古驿道,有寄托明代大儒王阳明“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哲思的古象祠,是在清史上留下廉洁美名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的故里,有烙下黔西文明印记的三楚宫、武庙和水西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留下血染风采的鸭池河战斗遗址等红色胜迹。

▲黔西县灵博山上恢复重建的象祠远景(图片来源:大美素朴)

▲王阳明简介

这里是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故乡,古韵悠悠的“文琴戏”、活泼有趣的“花灯戏”、原始粗犷的“太来阳戏”无不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黔西文琴戏(罗大富 摄)

黔西山水风光迷人。化屋村身处乌江南北两源交汇处,是六冲河、三岔河浩荡“握手”之地,过去化屋村叫做“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这里的山水独特秀美,湖面轻波粼粼,远处青山巍巍。

高峡、平湖、溶洞、飞瀑……织金洞旁,乌江源头,有这样一个地方,名曰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就是对它最贴切的形容。

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首个海子群湿地公园——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30多处大小湖泊镶嵌在茂松翠林间,湖光倩影,令人心醉;

裴建光 刘天久 摄

此外,浩渺壮阔的支嘎阿鲁湖、美轮美奂的水西洞和八仙洞、千姿百态的东风湖、奇秀无比的索风湖、生态优美的中果河等风光不胜枚举。

黔西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民风淳朴,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白族三月三、满族颁金节、仡佬族吃新节等民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极具特色。

黔西县特产诱人。麻辣脆、赵老五黄粑、糍粑包豆腐、擂茶糍粑等“花都味道”让你垂涎欲滴;竹雕鸟笼、根雕根画、蜡染、刺绣、剪纸、民族服饰等“花都特产”让你欲罢不能。

▲“非遗”传承人岳红霞以学校教师为原型创作的肖像剪纸(范晖 摄)

▲赵老五黄粑

▲糍粑包豆腐

▲黔西特产麻辣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