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佃农是什么意思(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7 10:48:40    

问,比牛还辛苦的佃农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那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历史。

首先,我们来谈谈“佃农”一词意思。佃农是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民国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突出,地主阶级疯狂剥削农民,从各方面压榨劳动人民的血汗。

杨白劳

比如,大家所熟悉杨白劳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已然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贪得无厌的地主黄世仁,为了自己的利益,逼着卧病在床的杨白劳借了高利贷,杨白劳本以为病好了以后就能干活,如果土地丰收就可以偿还债务。但是,万万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因为天灾而歉收,黄世仁上门来催债了,杨白劳不仅要连本带利付高利贷,还要付田地租金,杨白劳无计可施,女儿就被黄世仁抢了……

在当时放高利贷和收租租金就是典型的剥削现象,当农民们因天灾人祸无法缴租时,地主会把佃户家妻子儿女以身抵债,甚至成为终身的奴隶。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受法律保护的。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

这是一份形成于1926年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它用一组细致详实的数据,记录一位湖南普通佃农的真实生存状况。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

翻开这份调查报告,你就会发现,毛泽东对张连初家庭情况的了解,核算出,“如果没有天灾人祸,这户佃农,收支相抵,不足十九元六角四分厘五”。

最后,毛泽东在结尾写道,“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

为什么毛泽东要写这样一份报告呢?

1926年,随着北伐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此时,农民协会已遍及全国17个省、200多个县,会员达915万多人。


这吓坏了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右派,他们纷纷攻击农民运动,诬蔑其是“痞子运动”,“糟得很”。而在共产党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知对农民运动采取什么态度。

毛泽东在写完《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后,毛泽东并没有停止调查的脚步。他决心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农民运动究竟发展得怎么样。他还要到中国农村去看看:农民运动到底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


1927年初,34岁的毛泽东身穿蓝布长衫,脚穿草鞋,用32天的时间,毛泽东徒步700多公里,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村。

他发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寒冬里的湘西农村热火朝天。他发现祠堂成了农民协会的会址,农民协会组织农民修塘、修坝、禁烟、办农民夜校。他发现游民,现在有的参加了农民协会,有的在劳动。他发现妇女也可以进祠堂开会了……

考察后,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考察报告中,他尖锐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种种谬论。论述了农民运动的伟大意义。指出一切的革命同志,都应该领导农民,站在农民前面,而不是在后面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更不能站在他们的对立方面去反对他们。

在这篇著名的报告中,毛泽东列举了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下做的十四件大事。更说明农民是“革命先锋”。

后来,从湘西农村回到武汉后,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向来自大江南北的几百个被蔑称“泥腿子”的农会干部和一群青年学子系统讲授这次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内容。


意义

这一切的一切为毛泽东日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也为井冈山成功会师而打下坚实基础。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你们说呢!

相关文章